称作高开的童年,是因为小学一年级第一次期中大考,我考了全班第一名,虽然还有个邻家姑娘跟我并列第一,但当我看到父亲脸上得意的表情,我立刻明白了自己上学的目的。
那个表情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么清楚,多年以来,它成为我奋斗的目标,前进的动力。
人最缺少什么,就会最在意什么。这句话,真的是至理名言。
父亲好像只上了半年小学,甚至只会写自己的名字,他大概从没想过自己有多么高的文化,因为文化在他的脑子里是奢侈品一样的存在。
而他的儿子,在一年两次的考试中拿了全班第一!
就好像半年不下雨的庄稼痛快的沐浴着倾盆暴雨,畅快的淋漓尽致,毫无保留。
所以,考全班第一成为了我上学最大的动力,目的就是让父亲高兴!
而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是狭隘的,没有立足在强大支撑面上建立的空中楼阁,或者说是虚荣的,两代人捆绑在一起的虚荣构建的动力是不长久的,终不能具备克服万难的力量。
但是,在我那个十里八村的乡里,我们那个村却是人口规模最大,学生最多的村,这也成为我们两代人树立虚荣心的重要因素。
我时常想,假如当时我没有把考第一当成学习的最终目的,假如我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所有的知识,假如父亲也没有把考第一看的那么重,假如我们两代人只是把文化学习当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,我是不是会学会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,比如更好的与人相处的能力,比如承受挫折的能力,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而这些能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,或者说这些能力是当时的小学老师不能传授的,但却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倒数的孩子擅长的能力。
他们每次考试成绩不好,承受着老师的批评,家长的指责,同学的嘲笑,可是他们依然会笑着回家来,乐着上学去,不论到十几岁辍学,他们依然镇定自若,不焦虑。
现在看去,他们这些当初的倒数差生,现在却有很多人混的风声水起,做起了大大小小生意,除了普通话比我们这些上过大学的差一些,在村里为人处事比我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
一方面是因为我太差,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太强。
我差的是遇事不慌,不焦燥的那份冷静与沉着,他们强的是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。
学习,自古至今都是极其重要的。但,我和父亲却忽略了一点,学习不光是学文化知识,为人处事和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跟文化知识一样重要。犹如文化知识的催化剂,只有都掌握了,文化知识才能学的更加牢靠,更加持久。
这当然不是父亲的错,也不是我的错,也可以说不是老师的错,这是当时贫穷和狭隘见识造成的。当时的孩子们,犹如一群没有内功的人在胡乱的练着杂乱无章的招数,成功与否,自凭天意。
喜欢故乡是乡村请大家收藏:(m.53zw.net)故乡是乡村五三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